钱松岩的山水画堪称一绝,尤其是在表现宏伟壮阔的大型风景画方面,他有极高的技巧。他少年时对临摹古代名画下了很深的功夫,曾对一幅石溪真迹临摹三年,又临摹唐寅、石涛等画作笔法,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山水画基础。后来融会贯通,自成一种浓郁清新的风格。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晚年多作长城、飞瀑、劲松、名胜。
他还长于诗词,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法功底也是非常深厚的,初从篆隶入手,继学魏碑,后学钟繇、晋人木简手法。又以书法溶入画法中,使其画别具一格。他在文革中十指受伤,握笔困难,因之偶作指画,别具神韵。其作品有较明显的个人风格。
就钱松岩个人而言,艺术道路可以简括为深入传统和深入生活两大阶段。在青年时代,他就经常到家乡及附近的山川名胜对景写生,这种经历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政策影响了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创作。50年代初期,钱松岩深入工厂、农村,画了大量速写,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活的作品,但因为处理时放弃了先前的传统技巧而使画面有些插图化。此后,他又重拾传统,努力将两者相结合起来。1959年是钱松岩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两次远游写生,令他大有启发。1960年与傅抱石等人旅行写生,历经洛阳、三门峡、西安、延安、成都、广州等地,行程两万余里。此次旅行写生让钱松岩大开眼界、大豁胸襟,也为之后创作诸多经典之作埋下伏笔。1964年3月,钱松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的100多件作品蕴藏的强烈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让许多文艺界同仁纷纷撰文评论。例如时任《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画家潘絜兹等,他们都指出钱松岩解决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如何表现时代的问题,是山水画推陈出新的一个样板。的确,钱松岩以自己独有的创作方式,回应了时代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他集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个人风格于一体的新画风,也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后辈学者。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